快速发布求购| | | | | 加微群|
关注我们
本站客户服务

线上客服更便捷

仪表网官微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|
客户端
仪表APP

安卓版

仪表手机版

手机访问更快捷

仪表小程序

更多流量 更易传播


您现在的位置:仪表网>检测仪器>技术列表>焓差实验计算公式中的符号全解析

焓差实验计算公式中的符号全解析

2025年03月21日 14:44:02 人气: 128 来源: 云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

AU a ———漏热系数,单位为瓦每摄氏度( W / ℃ );

A a ———喷嘴面积,单位为平方米( m2 );

C ———流量系数;

C pa ———空气的比热容(对于 1kg 干空气组成的湿空气),单位为焦耳每千克摄氏度[ J /(kg· ℃ )];

C pw ———水的定压比热容,单位为焦耳每千克摄氏度[J /(kg· ℃ )];

D a ———喷嘴的喉径,单位为毫米( mm );

D t ———制冷剂管管径,单位为毫米( mm );

E i ———向被试空调机室内侧输入的电功率,单位为瓦( W );

E t ———输入空调机的总功率,单位为瓦( W );

f ———温度系数;

h a1 ———进入室内侧空气的焓(对于 1kg 干空气组成的湿空气),单位为焦耳每千克( J /kg);

h a2 ———离开室内侧空气的焓(对于 1kg 干空气组成的湿空气),单位为焦耳每千克( J /kg);

h a3 ———进入室外侧空气的焓(对于 1kg 干空气组成的湿空气),单位为焦耳每千克( J /kg);

h a4 ———离开室外侧空气的焓(对于 1kg 干空气组成的湿空气),单位为焦耳每千克( J /kg);

h g1 ———规定工况下,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蒸气的焓,单位为焦耳每千克(J /kg);

h g2 ———进入冷凝器的制冷剂蒸气的焓,单位为焦耳每千克(J /kg);

h f1 ———离开压缩机的制冷剂蒸气压力相对应的饱和温度的液体制冷剂的焓,单位为焦耳每千克(J /kg);

h f2 ———离开冷凝器的制冷剂液体的焓,单位为焦耳每千克( J /kg);

h r1 ———进入室内侧的制冷剂的焓,单位为焦耳每千克( J /kg);

h r2 ———离开室内侧的制冷剂的焓,单位为焦耳每千克( J /kg);

h k1 ———进入蒸汽盘管水蒸气的焓,单位为焦耳每千克( J /kg);

h k2 ———离开蒸汽盘管凝结液体的焓,单位为焦耳每千克( J /kg);

L ———制冷剂管路的长度,单位为米( m );

Re ———雷诺数;

ρ ———制冷剂密度,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(kg/ m3 );

P v ———喷嘴喉部的动压或通过喷嘴的静压差,单位为帕( Pa );

P n ———喷嘴前的静压力,单位为帕( Pa );

q ———按 GB/ T 5773 确定的压缩机制冷量,单位为瓦( W );

q e ———输入量热器的热量,单位为瓦( W );

q sci ———显热制冷量(室内侧数据),单位为瓦( W );

q sc ———显热制冷量,单位为瓦( W );

q sri ———显热再加热量(室内侧数据),单位为瓦( W );

q tci ———制冷量(室内侧数据),单位为瓦( W );

q lci ———潜热制冷量(室内侧数据),单位为瓦( W );

q tco ———制冷量(室外侧数据、压缩机标定法或制冷剂焓差法数据),单位为瓦( W );

q thi ———制热量(室内侧数据),单位为瓦( W );

q tho ———制热量(室外侧数据、压缩机标定法或制冷剂焓差法数据),单位为瓦( W );

q L ———内连接管的管路漏热损失,单位为瓦( W );

Q mi ———室内空气流量测量值,单位为立方米每秒( m3 /s );

Q mo ———室外空气流量测量值,单位为立方米每秒( m3 /s );

Q i ———室内空气流量计算值,单位为立方米每秒( m3 /s );

Q s ———标准状况下的空气流量,单位为立方米每秒( m3 /s );

P e ———电加热器输入功率( W );

r ——— 2. 47×10六次方 (kJ /kg);

t a1 ———进入室内侧的空气干球温度,单位为摄氏度( ℃ );

t a2 ———离开室内侧的空气干球温度,单位为摄氏度( ℃ );

t a3 ———进入室外侧的空气干球温度,单位为摄氏度( ℃ );

t a4 ———离开室外侧的空气干球温度,单位为摄氏度( ℃ );

t a5 ———离开再加热盘管的空气干球温度,单位为摄氏度( ℃ );

t 1 ———进入冷凝器的水温,单位为摄氏度( ℃ );

t 2 ———离开冷凝器的水温,单位为摄氏度( ℃ );

t a ———周围温度,单位为摄氏度( ℃ );

t c ———蒸发器、冷凝器的表面温度,单位为摄氏度( ℃ );

t r ———量热计表面温度,单位为摄氏度( ℃ );

t w1 ———进入室外侧热交换器的水温,单位为摄氏度( ℃ );

t w2 ———离开室外侧热交换器的水温,单位为摄氏度( ℃ );

T h ———内连接管的隔热层厚度,单位为毫米( mm );

Δ t ———制冷剂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平均温差,单位为摄氏度( ℃ );

V r ———制冷剂—油混合物的流量,单位为立方米每秒( m3 /s );

V a ———喷嘴处空气的流速,单位为米每秒( m / s );

V ' n ———喷嘴处空气的比容,单位为立方米每千克( m3 /kg);

V n ———在喷嘴进口处的干湿球温度下,并在标准大气时空气的比容(对于 1kg 干空气组成的湿空气),单位为立方米每千克( m3 /kg);

V i ———进入室内侧空气的比容(对于 1kg 干空气组成的湿空气),单位为立方米每千克( m3 /kg);

V ai ———离开室内侧的比容(对于 1kg 干空气组成的湿空气),单位为立方米每千克( m3 /kg);

W ai ———室内空气流量,单位为千克每秒(kg/ s );

W n ———喷嘴处空气的含湿量(对于 1kg 干空气组成的湿空气),单位为千克每千克(kg/kg);

W c ———凝结水流量,单位为千克每秒(kg/ s );

W i1 ———进入室内侧空气的含湿量(对于 1kg 干空气组成的湿空气),单位为千克每千克(kg/kg);

W i2 ———离开室内侧空气的含湿量(对于 1kg 干空气组成的湿空气),单位为千克每千克(kg/kg);

W k ———凝结液体的质量流量,单位为千克每秒(kg/ s );

W r ———由量热器法压缩机侧计算的制冷剂流量,单位为千克每秒(kg/ s );

W w ———水流量,单位为千克每秒(kg/ s );

X ———制冷剂与制冷剂 - 油混合物的重量比;

σ ———热平衡;

%Δ T ———空调机室内侧进、出风干球的平均温差变化率;

Δ T i ( τ =0 )———第 1 个 5min 时间段的室内侧进、出风干球温度差,单位为摄氏度( ℃ );

Δ T i ( τ )———第 τ +1 个 5min 时间段的室内侧进、出风干球温度差,单位为摄氏度( ℃ )。


关键词: 焓差室
全年征稿/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:ybzhan@qq.com
版权与免责声明
1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仪表网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仪表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仪表网"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3、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4、合作、投稿、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,请联系本网。

企业推荐

更多
联系我们

客服热线: 0571-87759942

加盟热线: 0571-87756399

媒体合作: 0571-87759945

投诉热线: 0571-87759942

关注我们
  • 下载仪表站APP

  • Ybzhan手机版

  • Ybzhan公众号

  • Ybzhan小程序